笑话(万荣笑话) 编辑

山西省万荣县民间文学

笑话(万荣笑话)笑话(万荣笑话)

笑话(万荣笑话),山西省万荣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万荣笑话是以山西万荣县为文化生成背景,所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是山西土生土长的文化“土特产”;它生动有趣,机智幽默;它来于人们生活中的谐趣言行,它是万荣及河东地区群众的口头创作杰作,并广泛地流传于山西及全国各地。

2008年6月7日,万荣笑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Ⅰ-8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笑话(万荣笑话)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山西省万荣县

遗产编号:Ⅰ-84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历史渊源

编辑

万荣笑话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荣河县谢村的“72挣故事”。当时,谢村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大村子,村内文化人多,且村民性善诙谐幽默,爱讲笑话。因笑话中反映的主人公有一股倔劲、犟劲、执拗劲,认死理,不服人,争强好胜,故当时叫“谢村挣”。这些笑话经过口头传播,不断加枝添叶,加工拔高,使其更趋完善,成为人们喜爱的“保留节目”。

万荣笑话博览园万荣笑话博览园

万荣笑话前身“72挣“保留下来的段子主要有:《立碑为证》《骑上驴寻驴》《他是我小子》《晒儿子》《我把你背出去》《剪布袋》《你爷就不是正经种》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本县一些文化人,又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作了《路线是个铜》《无姜就没味了》《反正是成立啦》《老校长卖羊》等等。这些笑话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在形式上既保留了原来“挣”的特点,又有其风趣幽默的一面,人们把它叫做“新72挣故事”。1998年,万荣人马力等三同志编辑的《万荣72zeng笑话》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216则笑话,它是首次成书出版的“万荣笑话"代表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们继承了过去“72挣故事”的精神灵魂,编创、繁衍、升华出如《印名片》《中共万荣粉摊》等许多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万荣笑话。1998年~2001 年,由山西日报资深记者管喻同志编著的1~5卷、累计7本的《万荣新笑话》,其中收录了720则笑话。2004年,由万荣县政协出版的《万荣笑话库》收录了笑话几千则。它是笑话内容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万荣新笑话”的代表作。

文化特征

编辑

基于深厚文化积淀基础上的方荣笑话,具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特点:

一、源于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

万荣笑话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属于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因此并不要求生活中确有其事,其内容往往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生活趣闻而编的,因此,从创作动力上看,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来满足精神娱乐需求的艺术形式。

二、均为口头创作、口耳相传

万荣笑话的发源地在万荣县的谢村。但通过口头传播,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以万荣为核心创作圈,并逐步扩大传播于范围的趋势。可以说万荣人是听着自身的笑话成长起来的。

三、来源于广大群众的集体创作

万荣笑话博览园

万荣县历史上广泛流传于万泉、荣河一带的荣河七十二争故事,为今日的万荣笑话开了先河。人们就是以荣河七十二争故事的“争气"特色为蓝本,生发、创编、繁衍、升华出今天更加脍炙人口、更加让人喜闻乐见的万荣笑话。可以说,是群众从自身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的艺术文化元素,用于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艺术形式,它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经过无数人加工的创造的,并经过无数人传播而成的。因此万荣笑话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集体劳动的创造,它具备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四、万荣笑话是万荣地域文化的体现

万荣笑话继承了荣河七十二争故事的精神灵魂,它主要产生于万荣县和运城地区,是运城地区和万荣县的文化特产。虽然实际上它的产生地的范围还要广大得多。经过南来北往的人们的频繁的交流沟通,经过绘声绘色的演讲传播,思想和文学的火花互相碰撞,智慧和艺术的灵光互相映照,使得中国各地一些相近于万荣笑话的故事也揉了进来,但万荣笑话在语言风格、语言形式等则是万荣地域文化的独特体现。

五、具有很强的喻理性、幽默性

其故事中埋藏着深刻的的哲理,一般来说是“正理反说”,从反面讲述一条道理。万荣笑话其故事内容多是以讲“争气”为主。

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同一个故事,三年或一年之后再听,也就有所改变了;同一个故事,在甲地听的和在乙地听的也不尽相同。这种变化反映了万荣笑话,具有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元素使自身从内容上得到更新。

表现形式

编辑

万荣笑话是经一人讲、百人传、千人编、万人听的一种广大干部群众的集体创作、集体智慧,是一种民众共同创编的幽默故事。20世纪90年代之前,万荣笑话主要是在民间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90年代中期万荣笑话开始成书,使这一民间传诵的口头文学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现代表演形式的融合下,万荣笑话走出了“说学逗唱”的新模式,继续传承着它“认死理、犟到底、逗死你”的精髓。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万荣笑话好笑,且富有哲理,它是民众生活智慧的集中展示,不仅较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于研究山西地域文化心理也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传承状况

近年来,由于老艺人相继谢世,加之现代传媒的影响,万荣笑话已濒临失传和消亡,亟待保护。

传承人物

解放,男,汉族,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笑话(万荣笑话)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万荣笑话博览园万荣笑话博览园

20世纪90年代,在县委.县政府“文化兴县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开发原有的“万荣笑话”。通过全国各种报刊、电视台报道,制作专题节目、访谈节目等,加速笑话系列产品的广泛传播,使万荣笑话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央领导到运城视察,曾专门请人讲另荣笑话;来万荣的客人离开万荣时都要带上秀荣笑话礼品;万荣人外出开会办事也常常要讲万荣笑话。如今,万荣笑话成为人们交际办事中的一种亲和剂,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时尚礼品。

近年来,万荣笑话从图书资料向音像制品、实物场所等形象化、立体化和多媒体形式发展,先后制作出版了万荣笑话图书、光盘、磁带扑克、挂历、手帕、名片、漫画连环画、电视系列剧、眉户现代戏等系列产品,万荣笑话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保护单位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笑话(万荣笑话)项目保护单位万荣县笑话研究会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万荣县笑话发展协会。

社会影响

编辑

荣誉表彰

2006年,万荣笑话被命名为运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2009年5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数次考察,命名万荣县为“中国笑话之乡”。

衍生作品

2007年,万荣笑话博览园开工建设。翌年,对外开放。

2008年,以万荣笑话为主题元素的《吹吹打打牛三牛》电影在万荣开拍。

2010年,以万荣笑话为主题元素的36集电视连续剧《快乐的万家村》又再次拍摄。

2011年6月,《河东文化丛书·万荣卷》之《万荣笑话揭秘》刊出发行,当年8月8日,万荣笑话协会成立。同年9月8日,万荣笑话研究会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