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鲁王 编辑
《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仅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录。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
《亚鲁王》于2009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并被文化部列为2009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随后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2012年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2011年5月23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亚鲁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保护单位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
中文名:亚鲁王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单位: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遗产类型: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1062 I-118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苗族文化主要靠口耳相传。在丰富的苗族口传文化中,尤以苗族史诗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以1896年前后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布道员在贵州省黄平、凯里等地进行零星记录和译介苗族史诗为标志,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了不少史诗资料,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多数学者的关注点都在中部苗人聚居的黔东南地区,西部苗人聚居的麻山地区几乎无人关注。
2009年春天,麻山地区苗人世世代代传唱的史诗《亚鲁王》开始进入文化人的视野,改变了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印象。《亚鲁王》的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苗人世代颂扬的英雄,史诗生动讲述了西部方言区苗人的由来和迁徙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见证。苗族通史、迁徙史中关于苗族是如何从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迁徙到贵州,又如何征战定居开发的,描述极为简略。因而,史诗《亚鲁王》填补了两千多年前这段苗族口述历史的空白。
亚鲁王”与“杨鲁”“牙鲁”是同一个人,“亚”“杨”“牙”都不是姓氏,而是祖先的意思。2009年在贵州紫云县发现的《亚鲁王》英雄史诗有26000行,是极为完整的传唱。《亚鲁王》描述到,苗族部落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曾经生活在东方,在部族战争中,亚鲁王带领苗人进行了悲壮惨烈的征战,失败后又艰难迁徙到贵州高原。史诗对亚鲁王之前的17代王,每一代都作了简略的、约300行的描述,史诗着力描述的是两次大的战役。
亚鲁并非人名,而是祖先的意思,因而,史诗记述的是历代苗王的传奇。史诗中每代王的故事有300余行,详细描述了每一代王的创世故事,有开天辟地、万物起源、宗教习俗等历史与神话传说,描述了麻山苗族对故国故事的记忆,堪称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亚鲁王》出版成果发布会
《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其创作年代与《诗经》处于同一个时代。它多数时候只用于丧葬仪式中对亡灵唱诵。数千年来《亚鲁王》一直在民间流传,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理。
2009年,中国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对《亚鲁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国民协专门立项派出专家调查组深入贵州采集信息,这部作品才真正进入当代文化界的视野。《亚鲁王》意外现身,被文化部列为2009年中国文化重大发现之一,并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三年的采集整理,《亚鲁王》第一部于2012年2月出版,第二部仍在采集整理中。
《亚鲁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史诗部分,第二是图版部分。史诗部分由以下章节构成:
序言.................................................................................003
发现《亚鲁王》(冯骥才).......................................004
追念苗族英雄亚鲁王(余未人)................................007
东郎简介...........................................................................013
亚鲁世族谱系....................................................................025
汉文意译部分....................................................................027
第一章 远古英雄争霸..................................................029
第二章 重建王国大业.................................................253
苗文部分............................................................................293
第一章 Ndongx dwf ywm daeb dwf wiem hram soab rongl.... 295
第二章 Nzongb xiub soab xiub rongl.....................................663
附录.............................................................................................727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宗地乡山脚村苗语语音系统暨《亚鲁王》苗文书写符号系统(李云兵).....728
后记.............................................................................................751
追逐一个梦想(杨正江).......................................................752
尊重《亚鲁王》史诗的口头传统——史诗整理札记(余未人).757
亚鲁王是这支苗族的第十八代王,是一个具有神性的苗人首领。他从小以商人身份被派到其他部落去接受一个苗王所应当具备的各种技艺、文化,逐渐成长为一个精通巫术及其所蕴含的天文地理、冶炼等知识的奇人。在生活上,他享有普通苗人不可能享有的王族待遇,他有7个妻子和几十个儿子。而其中的14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骁勇并与他一样毕生征战。这种描述,是历史上没有文字的苗人对自己历史最忠实的记录。史诗涉及到400余个古苗语地名,20余个古战场。这是最珍贵的、活在苗人心中的历史。它保留了大量的在如今苗语中已经消失的古词古语。
像亚鲁王这样具有王族血统、气质与能耐的英雄,在与部族、异族的血战中,以超人的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许多神话般的胜利,但亚鲁王也没能摆脱他的先辈“开创——战争——失败——迁徙”的悲壮命运。他们初到贵州时,曾经聚居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安顺等地,但战败后只有率领属下迁往贵州麻山这样耕地极为稀少、水源缺乏的石山区,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卓绝的过程。
麻山地区有25个乡镇,18万人口,而会唱《亚鲁王》的歌师,每个村寨大约都有四五人,据当地估算,歌师总数约达3000人。对《亚鲁王》的唱诵是极其庄重的。唱诵之前,死者家族、一个村落,甚至一个地域内的歌师都会前来举行仪式。歌师要着传统的长衫,头戴饰有红色“狮子毛”的“冬帽”。一位歌师的唱诵,就是在接受众歌师检审,唱诵内容如有重大失误,此歌师的资格会当场被取消。这种神圣严格的唱诵古规,使得《亚鲁王》的传承历经数代而主干完整,同时也让《亚鲁王》的传承大受限制。《亚鲁王》的唱诵,过去能持续几天几夜,但随着现代丧葬仪式的简化,如今大多只唱一夜了。
在唱诵《亚鲁王》的葬礼上,有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砍马”习俗,现已不多见。砍马师在进行古雅庄重的仪式后,要将战马作为牺牲,一刀一刀地砍死,不能一蹴而就,过程长达半个小时。祖灵的铜鼓,一直轰鸣着悲怆的鼓音,直到马体被砍得鲜血淋漓惨不忍睹轰然倒地。神圣的铜鼓音伴随战马升天,鼓心的太阳纹被击得铮亮。据说,砍马是让后辈铭记亚鲁王当年一次次的战役都历经死亡的考验,就像这匹英雄而苦难的战马一样。那一残酷血腥的场面,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亚鲁王
《亚鲁王》讲述的是西部苗族的先祖亚鲁王的故事。亚鲁王是一个真实但被神化的人物。传说,他造出了日、月、山、地,让自己的部族在平原地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拥有的宝物“龙心”引来两个亲哥哥的嫉妒,并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亚鲁王不得不带着王妃、王子和族人长途迁徙,退居到难以生存的山地,刀耕火种,重新开始生活。但他的哥哥们仍然紧追不放。最终,亚鲁王奋起反抗,保卫家园。《亚鲁王》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有的用叙事的形式朗诵、吟唱,有的用道白的形式问答,采用了形容、比喻、拟人、描述的表现手法,词以散文诗的叙述为主,歌唱的曲调变化丰富,不讲究押韵,只讲押调。
《亚鲁王》涉及古代人物上万人,几百个古苗语地名,十几个古战场。有开天辟地、万物起源、宗教习俗等历史与神话相隔的传说,是展现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文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艺术学、美学、语言学等价值。
《亚鲁王》将一个民族和其先祖的创世史、征战史和迁徙史融合成一部史诗,在世界英雄史诗谱系中比较少见。
大部分长诗在传统仪式上唱诵,并与仪式步骤紧密结合;
唱诵活动贯穿仪式活动始终,为仪式服务、受仪式制约,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娱乐;
其传习过程中显示出诸多特有的规则和禁忌。这些特色为已发现的人类史诗谱系增添了异彩。
传承
《亚鲁王》的流传基本不借助文字而是靠口口相传,而且大多是在送灵仪式上唱诵,并与仪式的步骤紧密结合;唱诵贯穿仪式活动的始终,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娱乐,因而非常小众;在其传习过程中显示出诸多特有规则和禁忌,例如学唱只能在正月和七月才能进行,颇有神秘色彩。
《亚鲁王》主要流传于紫云县,分散流传于邻近的罗甸县、望谟县、平塘县,另外贵阳花溪、清镇、镇宁、关岭等西部苗族地区也有少量流传。
早在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麻山苗族史诗就有了雏形,秦汉时期,苗族定居麻山后,史诗充实、丰富了亚鲁王的故事,并以亚鲁王的故事为主要传唱内容,亚鲁王的若干王族后代故事完善定型于清朝末年。
保护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亚鲁王项目评估合格,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