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鳍旗鱼 编辑
平鳍旗鱼(学名:Istiophorus platypterus)是旗鱼科、旗鱼属的一种鱼类,俗名雨伞旗鱼,东方旗鱼。体延长,略呈圆筒形,稍侧扁;尾柄细而强状,具二隆起脊。头较长;吻长而尖,呈剑状突出。口大,微斜裂。颌齿呈绒毛状齿带,锄骨无齿。体被细长骨质鳞。第一背鳍软条部显然较体高为高,呈帆状;第二背鳍短小;胸鳍位低,呈镰刀状;腹鳍胸位,起点在胸鳍基底下方稍后,向后延伸至肛门;尾鳍深叉形。体背紫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无横带和圆斑。第一背鳍蓝黑色并有若干黑点;腹鳍蓝黑色;尾鳍暗色。
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一般皆发现在跃温层之上的水域,常成群出现于岛屿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习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等。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甚至可从红海进入地中海。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台湾沿海,尤以台湾东部及南部产量最多。
(概述图参考来源: )
拉丁学名:Istiophorus platypterus
别名:旗鱼、东方旗鱼、雨伞旗鱼、芭蕉旗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目:鲭亚目
科:旗鱼科
属:旗鱼属
亚属:平齐旗鱼亚属
种:平鳍旗鱼
亚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Shaw,1792
保护级别:(IUCN2010年 ver 3.1)——无危(LC)
中文名:平鳍旗鱼
外文名:Indo-Pacific sailfish
平鳍旗鱼最初是由肖(Shaw)和诺德(Nodder)于1792年首次描述并命名为Xiphias platypterus。后来更改为有效学名Istiophorus platypterus。一些科学家认为,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旗鱼是不同的物种,将分布于大西洋的旗鱼命名为Istiophorus albicans。平鳍旗鱼的同义学名包括Xiphias platypterus Shaw1792、Istiophorus gladus Bloch1793、Scomber gladius Bloch1793、Istiophorus gladius Bloch1793、Histiophorus gladius Bloch1793、Histiophorus dubius Bleeker1873、Istiophorus dubius Bleeker1873、Istiophorus eriquius Jordan & Ball1926、Istiophorus brookei Fowler1933、Istiophorus amarui Curtiss1944。
平鳍旗鱼
尾叉长一般为1.0-1.5米,大者可达2.5米。体呈长梭形,略侧扁,尾叉长为体高9.5倍,为头长2.8倍。尾部较细,尾柄每侧各有2个低隆起嵴。头很长,背面微凸,头长约为头高的4倍,为吻长1.3倍,为眼径12.6倍。吻尖长,呈箭状。眼小,侧位,距鳃盖后缘较距吻端为近。眼间隔平而宽,大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相距其近,紧位于眼前缘。口很大,近水平状。上颔骨及鼻骨向前延长,形成箭状吻部;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牙均细小,圆锥形,排列成带状,腭骨及舌上均具细绒毛状牙。前鳃盖骨及腮盖骨边缘平滑。左右鳃盖膜愈合,与峡部分离。鳃孔大,假鳃发达。鳃耙退化。体被小圆鳞,鳞多埋于皮下,呈宽针状。侧线完全,自鳃孔后上方直达尾鳍基。
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高大,呈帆状,鳍棘柔软,不分支,各鳍棘折叠时可部分收藏于背沟内;第二背鳍很小,位于第二臀鳍上方。臀鳍2个,分离,较远,第一臀鳍较大,鳍条折叠时可平卧于沟内,第二臀鳍与第二背鳍形状相似,位置亦相对。胸鳍长。呈镰刀状,位较低。腹鳍很长,位于胸鳍基下方。左右腹鳍仅各具一鳍棘,可折迭于腹部凹内。尾鳍上、下叶很长,呈新月形。
体及头背部灰蓝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散布有许多白色小圆斑。除臀鳍为灰色外各鳍均为灰黑色,在第一背鳍鳍膜上散布有许多黑色小圆斑。
平鳍旗鱼属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一般皆发现于在温层之上的水域,水温在21-28℃之间;也会游到更深的水中。常成群出现于岛屿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习性。肉食性,经常在近岸水域觅食,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等。
平鳍旗鱼
海域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甚至可从红海进入地中海。在西大西洋的分布在约北纬40°到南纬40°,在东大西洋的分布在北纬50°到南纬32°。在西大西洋,其最大的丰度是在墨西哥湾、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沿岸和加勒比海。在东大西洋,分布于西非海岸。在太平洋,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分布于西太平洋北纬45°至南纬35°的水域中,而在东太平洋则处于北纬35°至南纬35°的水域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以及从塔希提岛到马奎萨群岛和夏威夷海域,特别丰富。该物种也可能在印度洋至南纬35-45°处发现。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台湾沿海,尤以台湾东部及南部产量最多。
国家地区
存在: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博奈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博奈尔岛、圣尤斯特歇斯、萨巴)、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智利(复活节岛)、中国、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塞浦路斯、科特迪瓦、吉布提、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国(克利珀顿岛)、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国南部领土(克罗泽特岛)、加蓬、冈比亚、加纳、希腊、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约旦、肯尼亚、基里巴斯、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耳他、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纳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瑙鲁、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琉球群岛、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葡萄牙(马德拉、亚速尔群岛)、波多黎各、卡塔尔、俄罗斯联邦、留尼汪岛、圣海伦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荷兰部分)、斯洛文尼亚、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多哥、托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夏威夷群岛)、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约翰斯顿岛、威克岛、豪兰贝克岛、美国列岛)、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西撒哈拉、也门。
存在不确定性:纳米比亚。
平鳍旗鱼分布图
在北大西洋西部,产卵可能最早在4月开始,但主要发生在夏季。雌性在浅水中缓慢游动,其背鳍在水面之上。一个或多个雄性将陪伴雌性在海面附近产卵。产卵也可能发生在北美海岸的深水区和西非海岸的大陆架上。大西洋东部地区全年都有产卵现象,夏季是产卵高峰期。大型雌性可能在产卵时释放450万枚卵。
一只大型雌性在产卵时可能会释放出45万个卵子。在孵化时体长大约为0.3厘米。幼鱼缺乏成鱼的下颚特征。头上有许多刺:在眼睛上方,在下骨上有一个刺,而在这些刺之间有一个较小的刺。在0.6厘米处,下颚开始拉长。在20厘米处,所有幼鱼特征都消失了,而幼鱼具有成鱼后的所有特征。在生命的第一年,经常可以在美国佛罗里达海岸附近观察到幼鱼。幼鱼在6个月大时,体重可能为2.7千克,长为1.4米。达到此大小后,增长率就会下降。
在太平洋水域,似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卵,在夏季出现局部高峰。雄性和雌性成双成对地游动,或者在产卵期间有两到三只雄性追逐雌性。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 3.1)——无危(LC)。
平鳍旗鱼是重要经济鱼类。全世界约96%的产量在太平洋海域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为味美食用鱼类,新鲜鱼肉可作生鱼片、亦可煎食或煮汤,也可制罐及制鱼松。
鱼肉富含组胺酸,不新鲜时鱼肉内组胺酸易分解为组胺,食后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中国大陆尚无中毒病例的报道,在台湾曾发生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的病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