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君羡 编辑
李君羡(592年-648年8月7日),字遵礼,隋末唐初将领,洺州武安人。泗州刺史李虔之子。
李君羡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成为王世充的骠骑。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率领其部属归附李渊,获授轻车都尉,后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从讨王世充,为马军副总管。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李世民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左卫府中郎将。东突厥大军至泾阳,他与尉迟敬德将其击退,后改为左武候中郎将,受封武连县公(墓志作“武昌郡公” ),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遭到贬官,随即被御史罗织罪名弹劾,被李世民以“欺君压民”的罪名下令处决。
别名:五娘子
字:遵礼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洺州武安
出生日期:592年
逝世日期:648年8月7日
本名:李君羡
官职:轻车都尉 马军副总管 左卫中郎将
爵位:武连县公-武昌郡公
封赠:左骁卫大将军、太州刺史
屡立战功
李君羡开始在李密属下,后来成为王世充的部将,后因厌恶其为人,率部投奔李渊,被封为上轻车都尉,随秦王李世民逐鹿中原。在战斗中,他单骑出列,冲锋陷阵,作战英勇。
武德三年(620年),李君羡随李世民在介休攻破宋金刚,被封为骠骑将军,赐给他宫人、缯帛。
武德四年(621年),李君羡在洛阳征讨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王世充子王玄应自武牢运粮入洛阳,李君羡俘获他的军队,王玄应逃走。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李世民登基后,授他为左卫府中郎将。
贞观初年(626年),东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京师震动。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奉命迎敌,解除了长安之危。唐太宗李世民叹道:“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遂授予他左武卫将军之职,掌管玄武门宿卫,并封他为武连县公(墓志作“武昌郡公”)。李君羡在战争之余,手不释卷,经常得到李世民的赏赐。
因谶遭忌
李君羡历任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贞观八年(634年),跟随段志玄讨伐吐谷浑,在青海之南悬水镇大破吐谷浑军队,虏牛羊二万余头还朝。
当时,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李世民对此深恶痛绝。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李世民闻之一惊,遂掩饰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李君羡官职(左武卫将军)、封号(武连县公或武昌郡公)、属县(武安县),皆有“武”字又为“五娘子”。李世民对此甚为疑忌,遂革其禁军职。
无端冤死
随后,李君羡外任华州刺史,华州当地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御史借机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十三日,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全家被抄没。
天授二年(691年),李君羡的家属向当时的皇帝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主谶言为真者说
李君羡被杀之后,其作为个体,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作为叛逆之臣的评价在唐史中已经盖棺定论。然而,其身后的故事与争论还远未结束。在传世文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君羡的被杀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旧唐书·李君羡传》载 “先是,贞观初,太白数昼见,大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会内宴,为酒令,各言小字,君羡自陈曰‘五娘子’。帝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又君羡官邑属县皆‘武’也,忌之。” 这个故事由于神奇的预示了后来武周的兴起、武后的执政而为治史者耳熟能详,在《册府元龟》《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能见到。可见,在五代以及宋人眼中,这条记载是可信的。如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就指出 “唐太宗末年,谶家明言女主昌,又明言为武氏,又明言其人已在宫中。乃以疑似杀李君羡,过矣!”
此后,许多史家与文人也并未怀疑此事,且多批评晚年太宗的猜疑,惋惜李君羡的冤死。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〇《武韦之祸》也将此预言与李君羡的被杀关联起来,并将其作为武后执政的缘起。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三〇《图谶》载历代应验的谶言,称 “唐太宗诛李君羡,而革唐者武后” ,说明他也认可此事。王夫之则认为太宗不明,对于此谶言不能正确对待,应该杀掉李淳风这样的术士,焚烧《秘记》之类的妖妄之书,而非 “横杀李君羡以应之” 。
主谶言为伪者说
时至今日,大多数的研究者对此都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如业师胡戟教授在《武则天本传》中认为 “这些情节雕凿的痕迹太明显,像是后人按武则天时的历史编造的” 。只是随后他又承认李君羡以死掩护了武则天。似乎又认可其真实性。气贺泽保规《则天武后》中虽未提及李君羡,但在评价武氏当王预言时指出:李淳风不可能如此精确地预测未来, “也很难断言此事全为后世捏造” 。他认为在古代政权更替之际,会存在这样的流言。罗汉《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中虽然也认为对此预言应该持 “谨慎的怀疑态度” ,并且提出了此事可能会被后来武后的支持者解说为武后执政的依据。但他还是认可了此事的真实性及与李君羡被杀的关系。
而更多的学者直接持否定态度。如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中则明确指出:这是稍后史家捏造的故事。李君羡的死因被史家掩盖,而被巧妙地用到了武则天的天命问题上。 雷家骥《武则天传》则认为李君羡被杀的理由,是武周时期 “故意捏造的政治神话” 。薛瑞泽《试论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传言》在论及此事时也认为:李世民在当时是不可能预料到唐代历史上有一个武姓女子篡权的历史必然,而表现出对 “五娘子” 和 “武” 字的敏感。这一记载之所以会出现在历史的记忆中,就是因为后来武则天篡夺了唐王朝的天下,史学家将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杂糅在一起思考才出现了这样的历史档案。此事和李淳风的预言一样,都有后人加工的成分在内。其加工的时代应该在武则天执政以后,发挥作用者当然应该是武则天的支持者。王西坤《试论史籍所载武周改唐预言的真实性》则认可当时特殊天象及谣言的存在,武则天利用了这则谣言的历史巧合,并通过追复李君羡官爵加以渲染,以应验预言的真实。而史官们也将此事附会到李君羡的传记中。为了加强说服力, “女主昌预言” 也被篡改记入史书。而目前对此问题分析最为深入的是孟宪实《李君羡案件及其历史阐释》一文,文章不仅全面否定了预言的真实性及其与李君羡的关联,还探讨了这则记载伪造的时间及流程。他认为应该是在武周时期,该记载出自李家人事后的伪造,将李君羡的死与武则天的天命联系起来,以此作为李君羡平反的依据。此后武周政府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并将其写入了唐朝的国史中。
唐太宗李世民:“使皆如君羡者,虏何足忧!”
苏轼:“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康熙帝:“谶纬之说本不足据,如唐太宗以疑诛李君羡,既失为政之体而又无益于事,可为信谶者之戒。”
毛泽东:“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
李君羡葬于洛阳城南的龙门乡,有墓志出土。
2001年电视剧《大唐情史》:李曙明饰演李君羡。
2004年电视剧《至尊红颜》:赵文卓饰演李君羡(剧情与历史无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