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山 编辑

江西省宜丰县山峰

黄檗山黄檗山

黄檗山,原名鹫峰,坐落在宜丰县西北部的黄岗乡黄檗村境内,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祖庭。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山中古迹主要有古寺、塔林、虎跑泉、龟石、飞瀑等。 黄檗山不仅是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临济宗的祖庭圣地,而且是赣西北著名的风景名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黄檗山

地理位置:宜丰县西北部的黄岗乡黄檗村境内

原名:鹫峰

所属地区:宜丰县

名称来源

编辑

黄檗山 黄檗山

黄檗山,又名鹫峰山,位于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黄檗村境内。唐代高僧希运修心至此,建鹫峰寺,并改山名黄檗。法嗣义玄创临济宗风,为临济宗祖庭,以禅、茶、竹“三绝”闻名。

传说一位云游四海的印度僧人来到此处,抬头一看,觉得此山水胜景真像天竺国的鹫岭,于是命名曰:“鹫峰”,并建鹫峰寺修行。

数百年后,从江西奉新的百丈山来了一位禅师,名叫希运,他是奉师命来此处修行的。这位和尚身长七尺,相貌古怪:额间隆起一颗硕大的肉球,其行其言被人称为“倜傥不羁,人莫深测”。

他见此处山峦起伏,壑深林密,是修道的好场所,便决意驻锡于此,并改鹫峰为其家乡同名之黄檗山,以解其思乡之念。自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黄檗山遂成禅宗的大道场。

据《江西通志》载:“黄檗山在新昌(今宜丰)西,山使绝顶有寺曰鹫峰。”《新昌县志》云:“黄檗寺,唐名灵鹫,断际禅师道场也。临济宗风遍于海内外,实于兹得法。”断际禅师即希运,福建福清人,出家后,云游到灵鹫寺,在此宣扬直指单传的心要,创立了新的禅宗之旨。

其弟子义玄,在黄檗习禅多年后,去河北正定的临济院,阐扬希运旨义,创立了临济宗。宋代,日本僧人荣西和俊艿,先后来华学佛,将临济宗旨传到日本,至今日本有门徒500万之众,朝鲜、越南及东南亚诸国,皆不乏临济信徒。

南宋礼部尚书、大学者王应麟曾游黄檗山,赋诗一首:“黄檗去无踪,清流出涧中。乍疑飞冻雨,还觅透寒风。湛性非尘溷,闻根与暗通。曹溪留一滴,清味此应同。”。倪思还有诗《游黄檗山》,内云:“云鹫峰头一万杉,覆盂山下木参天。当年曾识祖师面,溜雨鸣风三百年。”

希运禅师

编辑

当头棒喝

“禅”是梵语Dhyana一词的音译,意为“静虑”,即安静地思虑。在古印度,佛教把修行分成几十个阶段,人们必须经历每个阶段,渐进地提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历数百年的发展而出现了禅宗,禅师们坚决反对皓首穷经,弃绝渐进式的苦修苦练方式,倡导“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个个皆能成佛,这是一条通过个人的直觉而实现成佛的道路,并且是一种解脱一切人生烦恼的突进式的修行方式。

所以,当惠能创南宗“顿悟成佛”之义时,便主张成佛不假外求,不读佛经,不立文字。希运是南宗第五世法孙,他完全继承了惠能的学说,也主张“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地若空,慧目自现。内无一物,外无所求。”所以希运禅师就发展出所谓“当头棒喝”的方法来打破僧人的迷执。民间有传,希运身高七尺,额有肉珠,举止倜傥,善辞令。不喜“死读佛经”,更善“我心即我佛”的顿悟灵通。每收领弟子,先给“当头一棒”,若能顿悟,便收为徒。至义玄,收徒亦沿用此法,且棒击时大喝三声。

与唐宪宗

传说公元九世纪,唐宪宗被宦官杀死,唐代出现了宦官与朝官、朝官与朋党之间争斗的惨烈局面。作为宪宗第十三子的李忱虽被尊为“皇太叔”,但却遭到先后继位的敬宗、文宗、武宗的猜忌,甚至于性命难保。李忱为自救计,不问朝政,装痴卖傻,乃至“避武宗之忌,为僧,云游四方。”最后到了江西宜丰黄檗山,随希运和尚习禅法。

一日,他与希运禅师同游黄檗山,至一瀑布前,希运突然吟诵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立即接对:“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下联对得天衣无缝,但希运禅师说的是佛法道理,而李忱谈的却是自己未来的龙庭之志。后来,李忱果然继皇位,是为唐宣宗。

山之有水,犹人之有灵。山之水何来?必得茂盛之植被。远望黄檗诸山,但见群峰重峦,古木参天,遥遥看去,直觉得树比山高,气象万千。有人总结出黄檗有六大景观:道场塔林、峡谷飞瀑、清泉幽径、奇石险峰、古木香茶、名人题咏。

景点

编辑

黄檗寺

黄檗古寺始建于唐代,明中叶被毁。崇祯二年(1629年),有僧人重建;清光绪庚子又毁于火,仅存旁殿和观音阁。“文革”十年浩劫期间,古寺建筑毁坏大半。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筹款修路过程中,古寺所有的地面建筑全部拆除。当年黄檗古寺的遗存中,在一块残砖上还刻有“鹫峰”二字。

皇叔塔

是唐宣宗驾崩之后,因他与宜丰黄檗的缘分而为他建的一座纪念性墓塔。塔身宝瓶状附盘龙,每方各刻四佛像,花岗石雕座。亦苇岸禅师塔,又称“塔中塔”、“大钟盖小钟”。外形似洪钟,弓顶石屋,中间有门,人可入内,屋内还有一小石屋,故称”大钟盖小钟“,是全国陵墓塔建之中仅有的一处胜迹。塔高约2米,宽1.4米。

虎跑泉

寺侧左边有一石砌井栏的清泉,内壁刻有“虎跑泉”三字,井旁还有一些石凿的凹盆,传说是当年和尚们盥洗所用之物。为何叫“虎跑泉”?据说有一只虎闯入了寺内,碰翻了香案,吓跑了和尚。希运法师点香案化为巨石,镇虎于石下。虎并未死去,倒是静静地听和尚们讲经诵课,以致改掉了虎性。希运圆寂之后,老虎突然从石下冲出,头触广业塔而死,有泉水忽然从石下涌出,成了黄檗古寺中的一景,且为僧众生活所必需。

塔林

黄檗村(黄檗寺原址所在地)矗立着几座石塔。造型奇特的是塔中塔。外塔以弧形巨石垒成一洪钟状塔屋。内塔亦如钟,刹为覆钵、仰莲、宝珠相迭。塔身正面刻“亦苇岸禅师塔”。内外塔间可容十人。这种石塔,据说在国内仅有孤例,可称艺术珍品。

塔前自然村墓山上有希运墓塔,又名广业塔。山中还存有唐宋以来僧释墓塔70座,造型各异,工艺精湛,不但是研究佛教渊源的实物资料,且堪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1987年,黄檗墓塔群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泉

山寺遗址以东1.5公里的中洲有瀑布,为新昌八景之一的黄檗飞泉。瀑布落差10米,随坡跌落,飞珠溅玉,蔚为壮观。

寒婆泉

这甘洌的泉水在当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上古时候鹫峰山下有户人家,母亲寒婆与儿子喜来相依为命,母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婆每日到泉井洗衣洗菜都和儿子在一起,寸步不离。可是不幸儿子夭折,寒婆再到泉井洗衣洗菜只是孤单一人,思子心切,整日哭泣,井泉同悲,泉水渐退,干涸见底。

寒婆更是悲戚,从此每天以泪洗脸,坐在泉井旁呼喊儿子名字。她的哭喊声惊天地泣鬼神,感动了神灵。干涸的泉井又汩汩的涌出了泉水,清洌晶亮,泛出了她儿子喜来的影像。寒婆的心从此也得到了安慰,泉水也变的更加清甘洌。凄美的母子连心故事后来被广为流传,后人就把这口井叫做寒婆井。

文化特产

编辑

“三绝”:禅、茶、竹

黄檗山出产茶叶。《茶经》记载:“瑞州黄檗茶号绝品,士大夫颇以相响。”倪思对黄檗茶曾大加赞美:“中州绝品旧闻名,沦以寒泉雪色轻。怪得道人常不睡,一瓯唤醒梦魂清。”黄檗茶史与临济宗风的兴盛一脉相传,堪称一“绝”。《茶经》记载:“瑞州黄檗茶号绝品,士大夫颇以相响”。宋时筠州判官倪思,诗赞黄檗茶有色有香,“中州绝品旧闻名,瀹以寒泉雪色轻,怪得道人常不睡,一瓯唤醒梦魂清”。

黄檗人种茶制茶沿袭至今,家家有茶辅,户户即茶厂。一口锅一焙火便是一个手工茶栈,做工极为考究。太阳出山后不采茶,头水茶以“一芽两叶”为标准,栽花制茶是黄檗人习俗,制茶时将盈香的花骨用丝一串串缀起,封箱焙干后,把线拎出,使茶有花之奇香而无花之形骸。“瓜片茶”的制作很是叫绝,竹枝作炒具,以木炭烘焙,鲜叶不过夜,留其叶嫩、香酽、汤色、味醇、耐冲的独特风味。早年,黄檗山茶获莱比锡世博会殊荣。

黄檗山的竹极具韵味。篁竹幽幽,绵延十万亩竹林,亩均立竹100余株,堆青叠翠,郁郁森然。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打有清韵,好一个美妙绝伦的竹世界。刚竹,枝杆挺拔;紫竹,乌黑透亮;苦竹,清癯质朴;四方竹,棱角峥峥;桂竹,雍容富贵;箬竹,抱首交颈;实心竹,皮厚心小;凉竹,冰心入骨;雷竹,四季长笋;“黄金竹”为最,长20米,眉围45公分以上,有“竹类标王”之誉。

下一篇 香严智闲

上一篇 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