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用贤 编辑
赵用贤(1535年5月21日 —1596年4月12日 ),字汝师,号定宇,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街道)人,祖籍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明朝中后期大臣、藏书家。
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父丧夺情,赵用贤上疏反对张居正不守父孝,削籍为民。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原官起复,随即升为右春坊右赞善,历任司经局洗马、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十八年(1590年)召还北京,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礼部左侍郎并教习庶吉士,次年改吏部左侍郎,旋移疾归。 万历二十四年(1594年)三月,赵用贤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天启初年,追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
赵用贤专修《大明会典》,纂《玉牒》。以经济自负,又崇阳明之学及李贽之论,性情刚烈。家富藏书2000余种,与其子赵琦美开常熟私家藏书风气之先。印刻《五经》《管子》《韩子》《玉海》等书,后人视为善本。诗文名于一时,王世贞曾将其与王行、石星、黎民表、朱多煃列为“续五子”,又列其为“末五子”之首。赵用贤论诗提出“师心独运”,又云“声诗之道,其本在性情”,所作亦不再全袭复古之旧路。著作有《奏议》1卷、《文集》30卷、《诗》6卷。另有《国朝典章》《三吴文献志》等。
(概述图来源:赵用贤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
全名:赵用贤
别名:赵虞山
字:汝师
号:定宇
谥号:文毅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街道)
出生日期:1535年5月21日(嘉靖十四年四月二十日)
逝世日期:1596年4月12日(万历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
主要成就:推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请加强圣学
主要作品:《松石斋文集》等
最高官职: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追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
祖籍: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
发奋读书
嘉靖十四年四月二十日(1535年5月21日),赵用贤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街道)。
嘉靖十八年(1539年),赵用贤开始离家就学于师,一天学习数百言而不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赵用贤的父亲赵承谦到南京任职,于是随父至南京,其父督察赵用贤的课业甚严。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父亲赵承谦教授《通鉴纲目》给赵用贤,赵用贤一天能背诵八十多页。同年,娶赣州知府张文凤孙女为妻。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赵用贤随父入粤。几个月后,妻张氏去世。不久,又被补为博士弟子。
嘉靖三十年(1551年),赵用贤与家人离粤入京为明世宗祝寿。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赵用贤被一个老秀才讥讽,于是开始发愤苦读,暑去寒来也不暂停。不久,父亲致仕归乡,赵用贤随父亲回到常熟。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赵用贤跟随葛养予先生学习《曲台礼》。
科举之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赵用贤应科试,补增广生。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秋,翰林院侍读瞿景淳主试应天乡试,看中了赵用贤的文章,于是中乡试。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赵用贤与王世懋同赴会试,未考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赵用贤再赴会试,名落孙山。不久,母亲张氏去世,赵用贤守制。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赵用贤与申时行结交。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王世贞、王世懋兄弟至虞山访问赵用贤的父亲赵承谦,因此结识了王世贞。
隆庆元年(1567年),赵用贤入鹫峰诗社。
隆庆二年(1568年),赵用贤继娶广东盐课司提举陈文周次女。九月,父亲去世,赵用贤守孝。
隆庆四年(1570年)冬,赵用贤离家赴试。临行前,嫡母萧氏涕泣勉励,竟成永诀。
隆庆五年二月七日(1571年3月2日),赵用贤在京会试。二月二十六日(3月21日),取中式举人邓以赞等四百人,赵用贤居第二十五名。三月十五日(4月8日)早,赴内府殿试,赵用贤为三甲第二十八名。三月十八日(4月11日),得诏赐同进士出身。三月十九日(4月12日),赴礼部赐宴。宴会结束后,赴鸿胪寺习仪。三月二十一日(4月14日),得赐进士宝钞。三月二十二日(4月15日),同诸进士上表谢恩。三月二十三日(4月16日),同诸进士诣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
步入仕途
隆庆五年六月十二日(1571年7月3日),明穆宗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赵用贤作《平古田奏捷》,初拟名第四,明穆宗看到他的文章后把他列为第一名,令他进入翰林院读书。 九月十七日(10月5日),嫡母萧氏卒,赵用贤回籍守制。
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守孝期满,在申时行的帮助下,赵用贤试授翰林院检讨。
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分典会试。 六月二十四日(7月19日),张居正建议重修《大明会典》,并列出编修名单,赵用贤充任纂修官。
忤张遭罢
万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577年12月1日),因张居正父亲死后不服丧,赵用贤上疏说:“我暗暗感到奇怪,张居正能以君臣大义效忠数年,却不能以父子之情稍尽心一日。我又暗地里奇怪,张居正的名望以数年累积而成,陛下却让它毁于一旦。不如像前朝的杨溥、李贤那样,让他暂时回去服丧,规定日期回来补缺,让他们十九年未见面的父子,能在抚棺恸哭的那一刻稍稍缓解心中的痛苦。国家设立台谏是为了整肃法纪,纠正过错,现在却因为恐惧威权请辅臣留下,违背公众的舆论而徇私情,蔑视人伦的纯厚性情而创立怪异之论。我愚蠢地暗自担心士风将日益颓靡,国家大事将日益混淆了。”疏奏上后,与吴中行同被廷杖六十,被除去官籍,下令永不叙用。赵用贤身体本来肥胖,巴掌大的肉因溃烂而掉落,他的妻子把肉晒干藏了起来。
万历六年(1578年),赵用贤居家养伤,在书牍中屡次言及自己在被廷杖后的惨状,并屡次访问王世贞。
万历八年(1580年),赵用贤跟随王世贞游玩,拜昙阳子为师。
万历九年(1581年)九月,赵用贤会沈懋学于娄东,欢语数日而别。当时,赵用贤有个女儿许配给吴之彦的儿子吴镇。吴之彦害怕连累自己,赶紧结交张居正,得到巡抚福建之职。经过家门,不向赵用贤行礼,而且让吴镇坐在他弟弟的下面,说“是婢女之子”,以此激怒赵用贤。赵用贤很愤怒,已察觉他是受张居正的党徒王篆的指使,于是把礼金退还,回绝了这门亲事,吴之彦大喜。
再次诏用
万历十一年正月五日(1583年1月28日),明神宗下诏录用因建言而除去官籍的人,赵用贤被起用为旧职。 五月十七日(7月6日),明神宗命赵用贤参对《大明会典》校正事务。 六月二日(7月20日),大学士申时行等上疏,请从御史曹一鹏之荐。以吴中行、赵用贤二人遭挫已久,不宜仅从常调,于是明神宗擢升赵用贤为右春坊右赞善,仍兼任翰林院检讨。 十一月十九日(1584年1月1日),赵用贤充任经筵讲席。
万历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1584年3月5日),赵用贤乞求归乡养病,明神宗不允。 四月初,因赵用贤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多次品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恨他。正好李植、江东之攻击申时行,许国竭力抨击李植、江东之,暗地里却责怪赵用贤、吴中行,说:“过去专权在权贵,现在却在下僚;昔日小人颠倒是非,现在却是君子。意气用事,偶然做成一、二件事,就自负得不得了,与浮浅、喜爱生事的人相呼应,党同伐异,行私罔上,这种风气不能助长。”于是赵用贤上疏辩白、请求离职,并极力说明朋党之论的危害,是在于小人以此赶去君子,使国家人才一空。严辞很激愤,明神宗不准他离去,朋党之争从此开始。 四月十二日(5月21日),赵用贤再次乞求归乡养病,明神宗不允。 四月二十八日(6月6日),明神宗命赵用贤赴河南册封郑府繁昌王。 十月二十八日(11月29日),明神宗擢升赵用贤为司经局洗马,管理国子监司业事务。
万历十三年二月十九日(1585年3月19日),赵用贤因为有病请求告老,明神宗不允。 五月二十六日(6月23日),明神宗命赵用贤以原官兼任翰林院修撰,和赵志皋等人纂修玉牒。 八月二十二日(9月15日),兵科给事中李弘道请求录用赵用贤。 十月十八日(12月8日),明神宗命赵用贤充任《大明会典》纂修官。
万历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1586年3月18日),赵用贤充任经筵讲席。 二月,再分典会试。 三月二十三日(5月11日),明神宗升赵用贤为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管右春坊印信。 九月十二日(10月23日),明神宗命赵用贤担任武举考试官。
调任南京
万历十五年二月十六日(1587年3月24日),明神宗擢升赵用贤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二月十九日(3月27日),《大明会典》重修告成,赵用贤升俸一级,并赐予诰命。 三月十四日(4月21日),明神宗赏赐赵用贤银币、宝钞。 六月十一日(7月16日),到任南京国子监。
万历十六年四月五日(1588年4月29日),赵用贤上疏《南雍七事》,并推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 四月十二日(5月6日),赵用贤请加强圣学,明神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八月二日(9月22日),赵用贤发寒疾,沉绵月余。九月二十六日(11月14日),赵用贤上疏请告,明神宗不允。十二月八日(1589年1月24日),赵用贤旧疾复发。
万历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589年3月2日),赵用贤再疏请归。 不久,赵用贤又请求设立储君,饶恕言官李沂罪过。 四月七日(5月20日),赵用贤因为有病请求告老还乡,明神宗不允。 八月七日(9月16日),赵用贤被提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万历十八年七月七日(1590年8月6日),赵用贤以疾病乞休,明神宗不允。
调回北京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1591年1月14日),因为吏部郎中赵南星的推荐,赵用贤改在京城担任礼部右侍郎,并兼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万历十九年二月三日(1591年2月26日),离南京任,启程返家。行至京口,遇风雨,船几覆,导致旧疾复发。抵家后,病势加剧,遂于三月间上疏请告。夏,赵用贤又患寒热,再次上疏乞休,并致书陆光祖,请准其归。
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赵用贤到北京就任。 六月二十五日(8月2日),明神宗擢升赵用贤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命他教习庶吉士。
锡爵诋毁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1593年2月14日),王锡爵入都,赵用贤致书劝其力诤建储大事。 正月二十六日(2月26日),赵用贤又以争三王同时分封的话中牵涉到王锡爵,被王锡爵所怀恨。 七月十日(8月6日),赵用贤改任吏部左侍郎。 七月十五日(8月11日),赵用贤到任管事,当时吏部尚书暂缺,由赵用贤署印。又与文选郎顾宪成辩论人才,群情激愤,王锡爵颇感不安。 七月二十八日(8月14日),赵用贤过去所回绝婚约的吴之彦唆使他的儿子吴镇攻击赵用贤论财赶走女婿,蔑视法律废弃伦理。赵用贤上疏辩解,乞求退休。明神宗下诏让礼官评议。尚书罗万化以吴之彦是他的门生,怕引起嫌疑极力推辞。王锡爵于是上疏说:“赵用贤轻易地回绝,吴之彦后来才揭发,都有过失。现在的赵用贤女儿已出嫁了,难以询问当时的盟约,吴之彦的儿子还没结婚,不能再反坐定罪。想采取折衷的办法,应让赵用贤称病归家,而宽恕吴之彦。”明神宗于是在八月二日(8月27日)下诏同意了赵用贤的请辞。 不久,户部郎中杨应宿、郑材又极力诋毁赵用贤,请依据法律从事。都御史李世达、侍郎李祯上疏替赵用贤抱不平,责备两人谄媚,于是遭攻击。高攀龙、吴弘济、谭一召、孙继有、安希范等都因申救被降职。从此朋党之争更加激烈。吴中行、赵用贤、李植、江东之首创于前,邹元标、李南星、顾宪成、高攀龙继续。言官更加注意品评执政之人,执政也日与其争持。水火不相容,到明代灭亡才停止。 九月十一日(10月5日),赵用贤上疏为自己辩护,明神宗同意其病痊后叙用。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十四日(1594年7月1日),礼部推举入阁名单,赵用贤入选,最终明神宗并没让他入阁。
身后哀荣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三月间,赵用贤遭家奴背叛,一病不起。三月十五日(4月12日),赵用贤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十一日(1597年4月26日),明神宗赐予赵用贤祭一坛。
万历三十八年正月十六日(1610年2月9日),礼部奏请谥典,认为应该对故去的赵用贤给予谥号。 二月十九日(3月13日),南京户部郎中郑材携私阻挠对赵用贤赐谥。
天启初年,明熹宗赠赵用贤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号文毅。
天启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22年1月2日),明熹宗荫赵用贤之孙赵士履入国子监读书。
政治
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礼制应去职守丧三年,但古代有“夺情”一说,即皇帝下令孝子留任为朝廷效忠而放弃守丧,张居正也不大愿意离开政务中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用贤和吴中行等人坚守儒家的纲常伦理,坚决反对张居正夺情留任,先后上书弹劾,惹恼了明神宗,对上书弹劾者施以杖责,打得皮开肉绽。赵用贤比较幸运,虽未残疾,却也休养了一个多月才得以复原,成为了海内敬仰的楷模,“直声震天下”。几十年后,崇祯皇帝的首辅杨嗣昌亦以“夺情”视事。赵用贤的孙子赵士春继承祖父遗志,上书弹劾,坚守儒家伦理纲常的形象跃然纸上。
苏、松、嘉、湖诸府,财赋占天下的一半,老百姓贫困。赵用贤与进士袁黄商量了十天十夜,于万历十四年七月十六日(1586年8月30日)列出十四件事奏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人不应当谈论吴事,让明神宗下圣旨严厉责备了他,建议没有实行。
文学
诗歌
赵用贤的古体诗感情跌宕起伏,自有一种清刚之气,创作中师法李白痕迹明显,如《太白楼对月酬高宪使荩卿时余方乞休》诗中“惟有饮者全其名”化用李白《将进酒》中“惟有饮者留其名”句,《南池歌柬高宪使》中的诗句“男儿放意且饮酒”化用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五七言律诗在赵用贤的诗歌创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他的律诗主要追摹李白、杜甫的作品。如其《赠道人崔清言》,首联模仿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句式,颔联“朝餐供石蕨,夜啸对山魑”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意一致,都表现了所赠对象的隐逸生活状态。
综上可见,虽然赵用贤的诗歌多数诗篇在内容上表现出阳光之气,但赵用贤的诗歌化用唐人诗句的痕迹较为明显,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弊病,因此,人们对赵用贤的诗歌创作的总体评价并不高,如刘廷乾认为赵用贤“诗韵畅调昂,颇有阳刚之气。然多数诗篇失之直浅,造诣未深。”
散文
赵用贤反对为文在字词上的雕琢,而更加注重文章载道的功用,其散文风格更加接近理学家之文。概而言之,其文表现出如下特征:
1.善于引经据典。在分析当代时弊时,赵用贤以儒家经典为准则,深挖时弊背后之根源。 2.
善于运用数据材料佐证观点。 3.
义正辞严,酣畅淋漓。
总之,赵用贤的散文创作,继承了先秦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着重突出文章的道德教化功能。赵用贤属于七子派文人,但散文创作与七子复古派重视字句的模仿的路数并不相合,同时亦迥异于公安派等晚明文人注重个性抒发的文风。赵用贤散文创作坚守儒家道统,极力发挥散文创作的社会政治功用和价值,力图做到文学有助于世。
藏书
赵时春一生酷爱藏书,平生搜罗达两千余种、上万册,许多书是他亲手收稿 缮抄而成。其藏书表现出其个人嗜好,在阳明心学和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下,赵用贤喜阅理学、佛学、老庄一类的书籍;他平常阅读的宋明理学家著述48种,如《心学新书》《程氏遗书》《伊洛渊源》《二程类语》《传习录》等;佛学和道家相关著作,前者达90余种,后者也有50余种之多。赵用贤收藏了大量珍稀藏书,其中颇多宋、元的珍本和前代碑帖。“宋板大字”类有55种,“元板书”有28种之多,晋人碑帖6种,唐人42种,宋人34种,多是收书家视作珍宝的作品。赵用贤不仅好稽古,而且颇重时人著述和杂史笔记的收藏。他阅藏的唐宋元人文集约60余种,但是“本朝文集”达190种之多。其所藏笔记稗抄和杂史野乘更属丰盛。赵用贤在整理藏书过程中,编成《赵定宇书目》。书目展现出其丰富的藏书和富有特色的藏书思想,同时具有一定的创制意义。
思想
赵用贤石刻像
赵用贤推崇阳明心学和李贽之学,对心学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发挥。赵用贤认为宋代陆九渊、明代王阳明乃儒学正宗。他称赞阳明之学:“良知一言,真挈千圣心传之统而阐其秘,他如所论动静互乘之机,博约相该之体,以明心见性为宗,以因物致知为障,捐拘挛之见,不滞群疑。”隆、万之际,王阳明之所以能够享位孔庙,俨然理学正宗嫡传,实与赵用贤等信奉王学之士的极力标举不无关系。除私淑王阳明外,赵用贤之学还得力于李贽和僧无念。赵用贤自谓师事李贽弟子僧无念后始深窥佛理禅机,“爽然心开”。无念又向他出示李贽著作,用贤遂穷一昼夜,力读几遍,深有感慨地说:“不佞企其人而慕说之者二十余年矣,一旦得藉念师而窥其微言。”赵用贤是较早接受王学的士人,而他对王学也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心”本不在“我",本不在“物”,也不在于“物我”之间,一味求心于物,则生逐物之心而失真心,求心于我,则妄谈有我,亦非真心,求之有我之间,则不免“胶扰不已”,真心愈失,只有“不以心碍物,以物累心”,始能“心体全而心之真者在我矣。”赵用贤探索王学精义,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其得出的结论也自成一家言,这是他作为王学思想传人的难能可贵处。
王世贞:时为江陵脩郤者,犹数伺先生间。先生夷然安之,唯杜门读书,为古文辞。书无所不窥,而古文词益高。上者薄七雄,迹先秦,而昌羊乎西京之圃;下亦能躏昌黎、河东,然未慊于志,数就余扬扢。 (《弇州四部稿》)
许国: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自负以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诬上行私。 (《牧斋初学集》引)
沈思孝:汝师为社稷计,防先谋将,然不惜出死断亡,偕余四人者言焉……而成均曲礼题才秉鉴者,先后数年,不惟一启其心,纳牖明主,至二三知交,莫不切切然相摩以信,忠之以言,滞则援之,后则让之,若虑其事君不己若,名位不己先也……而汝师以一身绾焉,以防其坠,所谓与天为徒者,而独靳之年耶?大抵汝师心非不能信之友,异类者难以气求;身非不能托之天,冥漠者难以理测耳。若世论谓汝师之忠且才,竟不能援立以究其用为恨,是又指腐鼠之未尝为凤凰食者也。 (《明文海》引)
屠隆:赵汝师,落落然鸡群野鹤哉!然不离是非,此行谋石隐矣。仆又以为且不必尔,汝师在国家若狮豸,即喑喑无声,能令百兽震恐,以此为三千八百,他日名书上清,何急而息影灭迹也? (《晚明二十家小品》)
瞿汝稷:①刚直好义,凡事关君国,持议必依于正。意所不可,虽贵显,力诤无所避。 (《嘉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定宇赵公行状》)
王继光:赵用贤直节伟抱,官在讲筵,处之中南。 (《明神宗实录》引)
冯从吾:袁裕春、宋阳山、周讷溪、海刚峰、毕松坡、孙季泉、孙立亭、赵定宇诸正人君子,尤不啻若自其口出,而又非献䛕当途以希名利者,此可以药世俗嫉贤妒能之病。 (《少墟集》)
叶向高等:用贤性刚直,持议岳岳,意所不可,虽贵显无所避。 (《明神宗实录》)
姜士昌:以张位大节不滓,而徐显卿构之;以赵用贤刚方直亮,而黄洪宪忌之。此二臣者,无可玷清班、需大用之理也。 (《明神宗实录》引)
吴正志:夫赵用贤、吴中行诸臣,或留滞周南,或愝蹇林壑,其气力非如总宪也,徒以正士日就危疑,一白其冤抑耳。 (《明神宗实录》引)
刘庭兰:且告讦之风,渐不可长,株连蔓引,其祸必长。如前日吴中行、赵用贤之徒,恐祸出不测。呜呼!此英雄之所以垂首,忠谏之所以结舌。夫子以身致太平,岂欲有此? (《皇明文征》引)
安希范:①赵用贤节概震天下,止以吴镇竖子一疏而归,使应宿、材得窥意指,交章攻击。 (《明史》引)②如赵南星、赵用贤、孟化鲤,人皆知其刚正。 (《东林列传》引)
钱谦益:①公强学好问,老而弥笃,午夜摊书,夹案燃巨烛,窗户洞然,每至达旦,其为文章,博达详赡。 (《牧斋初学集》)②吾乡赵文毅公在史局抗论江陵夺情,拜杖谴归,直声震天。 (《牧斋有学集》)③文毅公刚肠直节,独立当世,没而谤焰腾涌,门户漂摇。 (《牧斋初学集》)
孙承泽:于是翰林赵定宇用贤、吴复庵中行、部郎沈继山思孝、艾熙亭穆、进士邹南皋,各抗疏纠论,廷杖黜谪有差。嗟乎!微五君子,举朝皆无父之人矣。 (《春明梦馀录》)
吴应箕: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殳朴,后有用不用,要之为忠臣义士也。 (《东林本末》)
倪元璐:本朝名臣,如解缙、罗洪先、罗伦、舒芬、刘球、杨慎、章懋、赵贞吉、吴中行、赵用贤辈,非词臣耶?并抗疏触权,争光日月。若以言事为梯,荣彼数臣,皆承贬窜,或至殒身。幸而昭明,又什九不登显位,多言之效,亦既可知已。金门冰局,本无气燄,徒以其不鸣不跃,坐致公卿,人所共歆。 (《倪文贞集》)
黃之雋等:用贤以建言得谴,名震一时。及再起,声望益重,为执政所忌,遂不得安其位而去,公论惜之。 (《江南通志》)
张廷玉等:①赵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 (《明史》)②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 (《明史》)
邵之棠:刘台、傅应桢、吴中行、赵用贤以门生而劾座师,艾穆以同乡晚进而劾先达,在当时皆得重名。平心论之,江陵虽不能虚衷引咎,而诸人之沽名邀誉,词气失平,不得辞以讦为直之咎矣。 (《皇朝经世文统编》)
虞山绝婚
主词条:赵用贤绝婚案
死后阎王
在常熟民间流传着赵用贤死后成为阎王的传说,故事中,在赵用贤去世的同年,有个叫陈用宾的进士,后来做了云南巡抚,他并不知道赵用贤去世。妻子生病,陈用宾为其举行扶乩会,结果显示为他妻子已无药可救,但刚上任的阎王赵用贤刚正不阿,决心帮助朋友,救回妻子性命。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先辈 | 始祖 | 南宋绍兴年间担任江阴军知军,因此定居江阴。 | |
高祖父 | 赵昂 | 字孟昭,号海翁,建文三年(1401年)生,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卒,葬章卿北父垅。 | |
曾祖父 | 赵实 | 字仲诚,号松云。正统年间赘常熟鹿苑钱氏,于是始迁居常熟。 | |
祖父 | 字明之,号永违。诰赠奉政大夫、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 | ||
父亲 | 赵承谦 | 字德光,号益斋。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左参议。 | |
嫡母 | 萧氏 | 封宜人,赠恭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生,隆庆五年(1571年)卒,葬顶山新阡。 | |
生母 | 张氏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去世。 | |
—— | 原配 | 张氏 | 赣州知府张文凤孙女,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娶,早卒。 |
继室 | 汤氏 | 能为五七言小诗。 | |
再继室 | 陈氏 | 广东盐课司提举陈文周次女,隆庆二年(1568年)娶。 | |
后辈 | 儿子 | 赵琦美 | 赵用贤长子,原名开美,字元度,号仲朗,又号清常,官至刑部贵州司郎中。著有《容台小草》等。 |
赵祖美 | 赵用贤次子,字叔度,号继仲。附监生,诰赠奉政大夫、工部都水司郎中。 | ||
赵隆美 | 赵用贤三子,字季昌,号文度。恩荫太常寺典簿,官至四川叙州府知府。 | ||
赵元美 | 赵用贤四子。 | ||
孙子 | 赵士春 | 字景之,号苍霖,晚号东田居士。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著有《保闲堂集》。 | |
参考资料: |
赵用贤一生著述颇丰,有《松石斋文集》三十卷、《松石斋诗集》六卷、《赵定宇书目》等著述; 另编有《三吴文献志》《国朝典章因革录》,未完成而去世。
赵用贤宅
赵用贤宅,位于江苏常熟市西泾岸片区南赵弄10号,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赵用贤宅为主轴线房屋一组,总面积400余平方米。门屋三间,前檐斗拱出挑,阑额施以彩绘。大厅四椽袱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云、荷叶磴、梁垫、翼形拱等浮雕装饰,图案多变,条饱满。梁枋斗拱俱施彩绘,并间以沥粉堆塑,清新淡雅。赵用贤宅书屋因为保存完整,脉望馆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为研究明代的居住建筑、彩画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为常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光添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七》
瞿汝稷《嘉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定宇赵公行状》 (引自《国朝献徵录·卷二十六》)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二·嘉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赠资德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文毅赵公神道碑铭》
2010年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刘旭饰演赵用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