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特 编辑
科普特(Copt)一词的词源较为复杂。据历史记载,亚述人称古埃及为Ki-Ku-Phon,意即“神祇之地”或“灵魂之地”。古埃及人借此作为自己都城孟夫的别名。
这个词最初只是一个地理和种族概念,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变为穆斯林对那些仍在使用古代埃及语的土著基督教居民的称呼,有时它还可以指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以及一种宗教(科普特教会)。
中文名:科普特
外文名:Copt
性质:地理和种族概念
泛指:埃及和所有埃及人
科普特博物馆
希腊人占领埃及后,按自己的语法,将Ki-Ku-Phon写成Aegyptus,由此衍生出拉丁文和其他欧洲文字中的埃及(Egypt)一词。639年阿拉伯人入据埃及后,误以为“Egypt”的词首“E”是冠词,可从略,为便于发音,将“gypt\'’读成“Qipt”,现欧洲文字中的“Copt”一词由此而来。伊斯兰初期
科特语写的古书
“科普特”和“科普特人”泛指埃及和所有埃及人。当时,科普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雅各派科普特支派,少数人信仰基督教麦勒卡派或犹太教。古希腊语虽被定为官方语言,但人们日常用语仍是代表古埃及语最后阶段、大多用希腊字母拼写的科普特语。科普特文化
四大哈里发
由于四大哈里发采取了较为宽宥的政策,科普特人大多自愿缴纳丁税,保留科普特教信仰,成为“吉玛人”(意即“受保护的人”),而不愿皈依伊斯兰教,变成“麦瓦里”(意即外族穆斯林)。他们曾为振兴科普特语作了努力。但经过若干世纪的自然同化和强制同化,科普特人渐渐改奉伊斯兰教,改操阿拉伯语。
约9世纪中
穆斯林在埃及特别是下埃及已占多数;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语已成为人们日常用语,科普特语已不为普通百姓所知。其原因包括:大批阿拉伯人的迁入;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与基督教和犹太教一脉相承:阿拉伯语和科普特语有相似之处;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政策的嬗变导致科普特人纷纷改宗,同丧失特权、散居城乡的阿拉伯人相融合;科普特人又和阿拉伯帝国境内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从此,埃及穆斯林成了阿拉伯人,科普特人仅指保留原有宗教信仰的那部分人。
在埃及,部分穆斯林曾与历史上不断移入的阿拉伯人、突厥人和库尔德人通婚,当无疑问,但大部分穆斯林确实是改宗的科普特人。同样,也不能排除部分科普特人曾与先后统治埃及的波斯人、亚述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接触和融合。科普特学者把当代科普特人敬为“古代埃及种族的直接后裔”。
科普特人和穆斯林长期和睦相处,通过频繁往来、接触和通婚,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如今在外貌、体型、语言上已没有任何差别。科普特语言基本消亡,除神职人员外,普通科普特人仅用它来做弥撒。科普特人和穆斯林具有纯朴善良、坚韧不拔、含辛茹苦、顺从当局、鄙弃暴力的共同禀性,还有一些相同的习俗 (如庆祝婴儿诞生七日,纪念亡人逝世40天)和节日(如尼罗网水位达标节、吻风节)。主宰埃及24年的英代表兼总领事克罗默 (1883~1907年在任)在绞尽脑汁制造科普特人和穆斯林的分裂阴谋破产后,不得不承认:“现代科普特人在举止、语言和精神上,从头到脚都成了穆斯林,尽管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席话虽不无道理,但也不能因此而像穆斯林学者那样断言科普特人只不过是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而已。因为只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有着不同于穆斯林的共同心理素质。
宗教信仰是构成众多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普特人以笃信科普特教为荣,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宗教信仰强烈地表现出来。公元二世纪中基督教经圣马可之手传入埃及,埃及人纷纷入教,以示对敬奉多神教的罗马统治者的抗拒。4世纪罗马帝国改奉基督教,主张基督神人二性并存。埃及基督徒反其道而行之,接受基督神人二性合而为一的教义,以便与罗马和拜占庭统治者抗衡。他们引用基督的圣谕:“你们须将凯撒的事交给凯撒,将上帝的事交给上帝”,来反对世俗政权干预教会事务,保持教会的独立性。451年卡尔西顿公会议将一性论斥为异端,埃及基督教会毅然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决裂。埃及绝大部分居民皈依伊斯兰教后,科普特人长期处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状态,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但上埃及多于下埃及,城镇多于乡村。在城镇,他们相对集中在几个城区,如开罗的舒卜拉区、艾兹拜基耶区、新开罗区、老开罗区和萨希勒区;在乡村则聚居一隅。这种居住方式便于他们相互联系和开展宗教活动。科普特人和穆斯林通婚不足为奇,但现今一般实行内部通婚制。他们给孩子取科普特名。农村的科普特人还在手腕上刺上十字架标记。凡此种种都表达了科普特人自豪、自尊、自卫的情愫。
对埃及历史和属性的不同心态历史是民族盛衰的真实记录。如何对待历史,是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持续3000年之久的古埃及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埃及人民,不论是穆斯林或科普特人,都引以为荣,并由此加深了他们作为埃及儿女的认同感和突出“埃及第一”的重要性。但就穆斯林而言,由于其民族意识和伊斯兰宗教感情紧密相连,他们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把阿拉伯 伊斯兰史视为自己的或与已有关的历史,认定埃及从中撷取了思想、文化和心理要素。所以,他们在强调“埃及第一”的同时,又在不同时期炫耀自己的阿拉伯属性或伊斯兰属性。有的穆斯林学者索性否定埃及历史的延续性,声称法老时代的埃及犹如尼罗河的鳄鱼已经灭绝一样,已不复存在,埃及穆斯林和法老文化的关系仅仅是博物馆的关系。科普特人却不同,由于其民族意识和科普特教密不可分,他们倾心推崇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确信埃及所以能延续至今是法老文明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缘故。不仅如此,他们格外珍视纪元后六个世纪的历史-因为在这期间形成了科普特教,其教徒深受异族迫害,特别是在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科普特人为了生存,团结在教会周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为悼念无数英勇无畏的殉道士,将戴克里先登基之日(284年8月29日)定为科普特历的纪元,把这六个世纪的历史尊为“科普特史”,对官方教科书把这段历史称为罗马人统治下的埃及史颇有微词。科普特人由于其历史、命运和兴衰与埃及大地紧紧相连,因此理所当然地以强烈的感情认同于埃及的埃及属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