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傩舞(婺源傩舞) 编辑
傩舞(婺源傩舞),江西省婺源县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婺源傩舞流传于江西省婺源县,兴于唐代,历宋元两朝,盛于明初。婺源傩舞节目有表演迎神逐鬼的、有反映神话故事的、有历史传说的、有模拟动物戏耍的,还有武术,其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艺术上仍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格。
2006年5月20日,江西省婺源县申报的“傩舞(婺源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7。
中文名:傩舞(婺源傩舞)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江西省婺源县
遗产编号:Ⅲ-7
保护单位:婺源县徽剧传习所
傩舞起源于远古时期的赣鄱大地,由人们对图腾徊、虎或鸟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史载已“历三千余年”。
秦时,赣傩祭传入中原宫廷,逐渐礼仪程式化,由单纯的驱邪逐疫仪式,发展成融祭祀与娱人为一体的文艺活动,而后再从宫廷传入民间,番君吴芮就曾奉命传傩(民国《南丰县志》)。
唐至明清时,有许多江南籍的官员在京都和外地为官,又将宫廷的傩舞带回民间,婺源便有许多这样的历史记载,如明嘉靖年间,在陕西和京城为官的婺源人程文著、詹养沉等,便曾将宫廷傩舞带回婺源,在长径、庆源等村广为流传(《婺源县志》1993)。
音乐特色
音乐伴奏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遵循舞止曲终的原则。傩舞的歌曲音调古朴、沧桑、高亢、悠扬,旋律以羽、商调式为主,色彩浓郁,节拍上多运用散拍子与规整拍子的对比,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在曲子中间,穿插锣鼓间奏,具有较为独特的风格。傩舞的伴奏以锣鼓为主,锣鼓在整台剧目中配合演员做各种动作及动作的转换,其间鼓点的轻、重、缓、急的音响效果与舞蹈相互融合,锣鼓乐队的乐器主要以大鼓、大锣、大镲为主。
表演道具
婺源傩舞
婺源县共有傩舞木雕面具二百多个,全系樟木雕成,主要有:盘古氏、魁星、太阳、月亮、后羿、太白金星、观世音、八仙、八十大王、李斯丞相、蒙恬将军、夜叉先锋、六诸侯、四天兵、四地将、二和合、二小鬼、判官、天师、孙权、子烈、关公、张飞、周仓、金吒、木吒、哪吒、唐僧、孙猴子、猪精、沙和尚、傩公、傩母、仙鹤、土地公、老鼠精等。脸谱的雕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喜怒哀乐,老少妍陋,无一相似。鬼舞的服饰开始是用明朝的夏布制作的“花衣”,受目连戏及徽剧、京剧的影响,才用上了戏曲的蟒、袍、靠等服装。他们戴面具时,先要在头上包扎一块红布方巾,上身内衣不论,外穿戏装,下穿红彩裤,脚穿白布袜、黑布鞋。鬼舞中的道具,多半属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用具,如:木棍、笊篱、晒盘、棕绳、木椅等,唯有开山斧是用樟木雕刻而成,上有龙纹图案,斧刃处用铜皮镶边。受戏曲的影响,也逐渐使用上了戏曲中的马鞭、羽毛扇、宝剑、绣龙旗、方酒斗等。
表演形式
在演出形式上,婺源傩舞的艺术特色是粗狂、古朴和简单,因而呈现出来的特色优势就是生动传神、形象、夸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婺源傩舞的表演动作,顺拐、含胸、挺腹等都是代表性的动作,具有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的特色。在实际演出过程中,根据演出人物的差异,可以分为群舞、独舞、三人舞和双人舞,不管是哪种表演形式都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婺源文化,展现婺源傩舞的艺术魅力与特色。 婺源傩舞节目很多,有反映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开天辟地》《太阳射月》《孟姜女送寒衣》等。婺源傩舞动作十分丰富,模拟女性的舞步“妮行步”,《开天辟地》中的“辟斧”“拗斧”“磨斧”,《丞相操兵》中的“上、中、下十字架”“操兵步”“拍手一照”“拍腿过河”“耍羽毛”“舞花”“轮棍”,《太阳射月》中的“摸胡点”“单摸胡”“双摸胡”等都别具一格,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貌。
传承状况
由于傩舞留存下来的文本不足,传承技艺几乎只能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比较完整且能定期演出的也只有长径村傩舞团,随着一批批老艺人的谢世,又得不到新继承人的加入,傩舞文化的传承状况堪忧。婺源傩舞的影响力较小,一些土生土长的婺源人甚至也没听说过婺源傩舞。
传承人物
胡振坤,男,汉族,1932年生,2007年去世,江西婺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傩舞(婺源傩舞),江西省婺源县申报。
程长庆,男,1933年10月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傩舞(婺源傩舞),江西省婺源县申报。
程金生,男,汉族,1940年5月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傩舞(婺源傩舞),江西省婺源县申报。
保护措施
1986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编写前夕,省民舞编辑部率录像组前来实地开展民舞普查,抢救性地拍摄了婺源各地的二十五个傩舞节目,长达五小时左右。
1997年,由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何柏坤、胡彧撰写的《婺源傩舞的艺能》一文,选人了日本木耳社出版的《中国汉民族饭面剧》(由广田律子和余大喜主编)傩舞专著中。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婺源县徽剧传习所获得“傩舞(婺源傩舞)”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傩舞(婺源傩舞)》项目评估合格,婺源县徽剧传习所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主要表演
1953年,婺源傩舞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1994年,婺源茶校排练的《开天辟地》傩舞节目,荣获“江西省属中专学校文艺会演”二等奖。
2005年6月,婺源傩舞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中外傩艺术展演”,荣获金奖和优秀表演奖。
2018年6月9日,江西省婺源县瑶湾村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展,展示了婺源本土的傩舞。
2019年2月6日,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艺人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上演请傩神、跳傩舞的傩事活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