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之推 编辑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后奉命校书;在西魏攻陷江陵时被俘,遣送西魏,受李显庆赏识而得以到弘农掌管李远的书翰;得知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后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历二十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后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后仕隋,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后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因病去世。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识,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概述图来源:《琅琊文化史略 第二卷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别名:颜黄门
字:介
所处时代:南北朝→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陵
出生日期:中大通三年(531年)
逝世日期:约开皇十七年(597年)
主要成就:创作《颜氏家训》,开“家训”之先河
主要作品:颜氏家训、观我生赋、集灵记
本名:颜之推
少年务实识
颜之推像
中大通三年(531年),颜之推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其家世代钻讨《周官》《左传》,颜之推自幼承袭家学,大同三年(537年)即启蒙,能诵《鲁灵光殿赋》。
大同五年(539年),颜之推的父亲颜勰去世,颜之推自此受兄长颜之仪教养。
大同八年(542年),湘东王萧绎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亲自讲授《庄子》《老子》,十二岁的颜之推乘机做了他的门徒,后因不喜虚谈而回家自己研习《周礼》《左传》。博览群书,无不详备,词情典丽,极得西府的称颂。
幸免于叛乱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549年)三月,叛军攻陷台城。五月,梁武帝萧衍在囚禁中忧愤而死,太子萧纲即位。萧绎拜颜之推为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颜之推喜好饮酒,不拘礼法,不修边幅,因此时论颇有非议。
大宝元年(550年),萧绎在江陵起兵讨伐侯景,派世子萧方诸出镇郢州,颜之推被任为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次年(550年)闰四月,侯景攻陷郢州,颜之推被虏,侯景多次想杀死他,得行台郎中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后囚送建康。
大宝三年(552年)三月,侯景叛军被击败,颜之推在被释放后从建康(今南京)归还江陵。十一月,萧绎在江陵被拥立为帝。回到江陵时,颜之推被封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
因俘仕北齐
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萧绎被俘后遇害,颜之推再次被俘,遣送西魏。西魏大将军李显庆看中了他,推荐他到弘农,令掌管其兄阳平公李远的书翰。
天保七年(556年),黄河水暴涨,颜之推有意南归,想从北齐借道返回江南故地,于是备船携妻带子归服北齐,途中经历了砥柱的险阻,时人称赞他勇敢果断。高洋见到他后很是喜欢,马上拜他做奉朝请,引入内馆之中,侍从左右,颇受重视。次年(557年)十月,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颜之推因得到此消息而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
天保九年(558年),颜之推侍从高洋入天池,将被委任为中书舍人时,高洋令中书郎段孝信带出敕书给他看。他在营外喝酒,段孝信将实情向帝作了报告,高洋说:“暂且停止此任命。”于是此事就搁置了下来。
大约于河清四年(565年),颜之推被推举为赵州功曹参军,不久又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参军。
大约于天统二年(566年),北齐后主高纬因好文艺而调颜之推至京都。
颜之推像
颜之推聪颖机敏,博识有才辩,长于尺牍,应对迅速,大受祖珽推重,祖珽令他掌理馆事,判署文书。武平三年(572年),左仆射祖珽采纳颜之推建议而奏立文林馆,又奏撰《修文殿御览》。颜之推除司徒录事参军,与李德林同主持文林馆事,并主编《修文殿御览》,不久即迁通直散骑常侍,不久又领中书舍人。高纬时有索取,常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上意,馆中之人均受指挥。上奏的文章,都是他亲自封署,在进贤门进献,得报后才归。加之他会写文章,检校缮写,办事勤敏,很是称职。高纬十分宠幸他,恩赐甚重,故为勋要贵戚嫉恨,时常要加害于他。崔季舒等准备进谏,颜之推请假回家,所以谏书上没有他的签名。高纬召集谏人,颜之推也被传唤进宫,查谏书上没有名字,因此免祸。不久拜黄门侍郎,故称“颜黄门”。
因俘仕北周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兵陷晋阳,高纬轻骑回邺,情况紧急,无计可施,颜之推便借宦官侍中邓长颙之口献奔陈之策,并劝告高纬招募吴士七千人作为侍从,取青、徐路一同投奔陈国。高纬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告诉了丞相高阿那肱等人。高阿那肱不愿往陈,说吴士不可信任,勿需招募他们,又劝高纬送珍宝家口往青州,据守三齐之地,如不能保,则慢慢地浮海南渡。高纬虽然没有按颜之推计策行事,但还是委任他做了平原太守,并让他镇守黄河的渡口。同年,北周攻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被俘,后被遣送到长安。
大象二年(580年),颜之推被任为御史上士。
仕隋至寿终
清代罗聘所绘《说文统系第一图》中的颜之推石刻像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灭亡,隋朝建立,颜之推的儿子颜思鲁生下颜师古。开皇二年(582年),颜之推上言,请依梁国旧事,考订雅乐,隋文帝杨坚不听从。二月,杨坚立子杨勇为太子。之后,颜之推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见礼重。
开皇三年(583年),颜之推奉命接待陈国使臣阮卓。
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颜之推因病去世。
文学方面
在文学创作上,颜之推著述颇丰,他所创作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且内容丰富的家训,开“家训”之先河,在家庭教育、道德修养方面给后人提供借鉴的同时为后人研究南北朝历史及语言文学提供参考。同时,书中的文章独具清畅流美之致,虽多骈语,亦有散行,说理叙事,疏落爽洁,可以说是颜之推平生主张改革文体的实践。至于改革文体的主张,颜之推认为,文章中的思想内容是最重要的,如同人的心肾,是里面的东西,是本,至于典故(事义)、辞藻(华丽),如同人的皮肤与冠冕,是外面的东西,是末。作文章应当重本轻末,但是当时文人多是趋末弃本,专注重用典新巧,辞藻华丽,而忽略甚至于损伤了思想内容,产生了“辞胜而理伏”、“事繁而才损”的弊病。对此,颜之推提倡取法古人以矫正时文之弊。
钱钟书先生很推崇《观我生赋》自注,认为庾信《哀江南赋》没有此类自注是憾事。《观我生赋》自注与正文共存于同一文本,不训释名物,阐发意义,仅写明和正文相关的本事,与正文的自传性叙述相互融合,是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文学意义,也有史学价值。
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法上,颜之推主张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重视父母对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思想上,颜之推提倡终身学习,既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又提出直到当代仍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晚学的思想。在学习内容上,颜之推反对士大夫饱食终日、轻视技艺、不学无术的做法,提倡“实学”,主张封建知识分子要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学习农业生产知识。
唐代无名氏: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颜氏家训序》)
南宋沈揆:颜黄门学殊精博。(《校刊〈颜氏家训〉跋》)
清代姚范:昔颜介生遭衰叔,身狎流离,宛转狄俘,阽危鬼录,三代之悲,剧于荼蓼,晚著《观我生赋》云:“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玩其辞意,亦可悲矣。(《援鹑堂文集·卷二·跋颜氏家训》)
苏州大学教育心理教研室助教、副教授朱永新:他一生从未从事过教育活动,但他以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有自己见解的教育主张,他为教育子孙写就的《颜氏家训》,对以后封建地主的家庭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外教育思想史》)
现代评论家周作人:颜君的识见,宽严得中,而文词温润与情调相副,极不易得。(《周作人散文(二)》)
近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他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时所有大小知识,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颜氏家训》二十篇,就是这些见解的记录。(《中国通史简编》)
近现代历史学家缪钺:颜之推是南北朝末年一位杰出的学者,他虽不专以文学著名,但他在文学评论与创作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颜之推的文学评论与作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教授周建江:颜之推文学理论不愧为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开创了文学批评比较方法的先河。(《北朝文学史》)
中共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宋卫国:三历亡国事,悉谙南北情。及时成家训,调教后人行。(《余心集》)
辈分 | 称谓 | 简介 |
---|---|---|
先辈 | 九世祖 | 颜含,随晋元帝司马睿东渡,官至侍中、右光禄、西平侯。 |
高祖父 | 颜腾之。 | |
曾祖父 | 颜炳之。 | |
祖父 | 颜见远。 | |
父亲 | 《北史》作颜协,《北齐书》作颜勰,字子和,大同五年(539年)卒,年四十二。 | |
平辈 | 兄弟 | 颜之仪,颜勰之子,颜之推兄(《北史》误作颜之推弟),字子升,开皇十一年(591年)冬卒,年六十九。 |
颜之奇,颜勰之子。 | ||
颜之善,颜勰之子,颜之推兄。 | ||
妻子 | 殷氏。 | |
后辈 | 儿子 | 颜思鲁,颜之推长子,字孔归。 |
颜愍楚,一作颜敏楚,颜之推次子。 | ||
颜游秦,颜之推三子,字有道。 | ||
孙子 | 颜师古,字籀,颜思鲁之子。 | |
颜相时,字睿,颜思鲁之子。 | ||
颜勤礼,字敬,颜思鲁之子。 | ||
颜育德,颜思鲁之子。 |
(表格参考资料: )
颜氏家训
作者名称 颜之推
作品时间2019-9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